如何提醒自己深入思考?

一、如何提醒自己深入思考?

生活与工作中你是否经常面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束手无策!又或者面临一些选择,不知如何才能快速选到属于自己的最优方案!我们绞尽脑汁思考,有时却停滞不前或徒劳无功。归根结底,其实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深入思考”。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启发自己深入思考呢?

首先我们得明确思考和语言的关系——“思考通过语言来体现”并且“情感也可以变成语言”。所以,我们应试着将浮现在脑中的意象、感觉变成语言。

如果你经常觉得脑子稀里糊涂的,种种只言片语浮现于脑海,闪现的语言往往还未组织出来便稍纵即逝。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努力尝试将上述这些情况变成语言,当某个想法刚一浮现就立刻将其用语言组织出来。虽说是将想法组织成语言,但仅靠脑子想,依旧只是一种朦胧不清、不够明确的状态,所以要写在纸上。即使是想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也没关系,还是要将其写下来。也就是说,要将问题、疑惑、想法、心情、方案、选择这些都原原本本地写下来。即使自己对此事或此物感觉并不好,也要努力将其记录下来。如此 “畅所欲书”一番之后,我们的心便会变得积极坦荡一些,再接下来的思考决断也会顺畅许多。

正因如此,日本咨询大师赤羽雄二在麦肯锡公司工作的14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页纸一分钟笔记法”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深入思考从而快速决断!

这个方法就是将浮现在脑海中的想法一个一个写下来,仅此而已。但是,并不是写在记事本或电脑里,而是将每一个想法都用1张A4纸记录下来。具体的做法是:将一张A4纸横放于面前,每张纸写一个主题,1页写4至6行,每行20至30字,写每张纸所用的时间要控制在1分钟以内,每天写10页。也就是说,每天要用10分钟的时间来做笔记。像这样每天写10张,放到文件夹里,并在当天就整理完毕。

“做笔记”可以说是让僵硬的大脑放松下来的一种“柔软体操”,也是最不费力、最合适的开动脑筋的练习方式。将脑海中浮现的疑问和想法当场写下来,头脑会越来越灵活,心情也能够得到整理,被自我意识所束缚的烦恼也会消失。

这种一页纸一分钟笔记法有什么好处呢?

1)可以理清头绪,通过做笔记,混乱的思绪、尚待解决的事情、自己的想法都会得到整理,人也会变得更加有条理。将混乱的思绪组织成语言,动手写成文字,用眼睛再次确认,这样一来笔记就会变成一个外部存储器,头脑运转的速度也会有惊人的提高。其实,人的大脑的接受能力并不是那么优秀,一旦被什么事情牵绊住就会运转不灵。做笔记不单单会让头脑运转变快,而且就连之前不知该如何表达的想法或事情也能清晰化,也就是由抽象到具体的一个变化过程。

2)记录灵感,消除郁结。在每天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虽然会不断有灵感和创意出现,但是也会有消极的想法以及不安涌现,觉得“这样做应该不行吧”、“这个绝对行不通”、“我绝对做不到”。把这些也写下来就可以了,而且要毫无保留。不要想着遣词造句、语言优美,只要直白地表达出来就好。

如此一来,这些灵感和创意的全貌便会浮现在眼前。实际上自己所在意的地方和觉得不错的地方,也都会一一呈现。对那些因为顾虑重重而没有深入思考的问题,也会有所留意。

3)帮助自己流利表达。一旦适应了用语言表达脑海中的意象和感觉,渐渐地就不会为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而苦恼了。想表达的内容能够脱口而出,也就不会感到有压力了。而且不会因为斟酌词句而犯难,可以通过用笔进行思考和表达。这样一直坚持下去的话,就会更加顺畅流利地表达自我。

4)因为有一页纸、一分钟的限制,且只限自己看所以可以毫无顾忌写下所思所想,更易坚持实施。

5)因为问题与解决方案想法只要4-6行,简明扼要,更方便我們实行PDCA(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决策更客观明晰。这一页纸一分钟笔记法更像是我們与自己的超级辩论赛。有理有据地表达带出深入思考的终极结果。坚持这样做,便可以使我们“思考能力”得到锻炼。这个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快速决断,还能帮我们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内心,压力、不安以及恐惧也会有所减轻,生活态度也会变得积极乐观。

如此简单易行的方法就可以帮助我们高效思考与决断,何乐而不为呢?尝试起来吧,坚持一段时间,愿你面对所有问题都能轻松应对!

二、冥想者在冥想时,在想什么?

首先要说明的是,冥想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定义,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冥想这一修行方式由来以久,在印度被认为有超过5000年(甚至8000年)的历史,其内涵也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的(其实我们生活中所用到的词汇都是这样的)

我们这里要说的冥想,是起源于古印度,随着佛教或瑜伽传入中国的一种修行实践,我们在一种比较广泛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个词。在佛教中,可能又被叫做打坐,坐禅。在当代的瑜伽课堂中通常使用"冥想"一词。这里我们把他们看成是同一类的。其修行的核心是通过一些实践,让我们的意念变得专注,进而更好的认识"我"是谁,或认识世界的本质,达到某种超越的状态。(尽管在佛教和瑜伽中认为的终极实在是不同的)

在世界其他的文化中,也有类似冥想的修行方式,例如在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可能都有在外在形式或内在原理层面与印度文化中的冥想相似的修行,这些不再本文的讨论之内。

本文不引经据典,也并不严密,姑且随意的聊聊冥想。

1.冥想的起源

中国的文化是深受印度影响的,自汉以来的佛教,近几十年的瑜伽,都来自印度,在中国又和中国文化深度的融合,最后你也说不清楚这个东西是印度的,还是中国的。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是无法,也没必要去争这个文化到底是谁的。

根据一些印度河流域的考古发现,在8000年前的浮雕上,就刻有人打坐的形象。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知识是口口相传的。祭司阶层认为祭祀的准确性和结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就注定要求他们的祭祀活动中每个环节都必须保持准确性,而这个准确性的前提就是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在举行祭祀仪式的时候需要有复杂的规则,时刻保持专注。为了训练专注力,他们尝试了打坐冥想。冥想在当时是有着它自己的现实意义的,那就是通过冥想提高专注力,进而确保祭祀的准确性来实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冥想就大概起源于此了。这个阶段,冥想只是很少数人的事。实际上在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大部分人都是文盲,知识只是在占人口极少数的人口中传承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冥想这一意义也没有停止,反而赋予了更多的含义,现在的冥想是为了弄清人生大问题的,或是引用佛家的话是为了开悟解脱的

在几千年的时间中,这个阶层逐渐发展出一套系统的冥想方法。而学习冥想,可能需要若干年的时间。作为类比,现代大学学习一个专业的课程是4年时间。冥想作为那个时候的主要知识,也是需要跟随有实修的老师系统的学习的。

比如在中国,大众接受教育,也就最近100年内的事情,之前可能80%以上的人都是文盲。

2.冥想的形式

在大众文化中,其表现形式通常为安静的盘坐在某个地方,闭上眼睛,沉心静念。这只是冥想的某一方面的表象。是大众对于一个颇具历史传承的修行方法的粗陋模仿。

如上一节所述,大众接受教育也就是这几十年的事情,当我们有了一定的文化,可以读书了,就会按照自己习得的知识结构去尝试理解一些东西。而文字本身其实是非常有误导性的,是不全面的。当我们尝试用自己既有的知识结构,去理解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就不可避免的会以为自己理解了,去实际上和这种知识原本的样子相去甚远。"冥想"就是这样的例子。笔者在刚刚开始接触冥想的时候对它的理解和现在也是非常不一样的。

冥想的外在形式有多种,通常看到的是盘坐,但也可以通过唱诵,书写等方式来冥想,就最常见的静坐来说不一定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或者想一个什么东西保持专注。

大脑时刻都是有意识波动的,即便睡觉也不例外,那么通过冥想训练,让大脑(意识)学习如何不受影响(内在和外在),或是即便说受了影响也能保持平静专注的能力

从广泛的意义来讲,唱诵,徒步,甚至做家务时都可以冥想,即动态冥想,所以冥想更多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向内的、深化的一种意识状态,不是你想了什么内容。

以上为本人的粗陋解答,我说过语言本身是有局限的,不详尽之处请谅解!

三、思考时怎样判断自己是在用左脑思考还是右脑思考的?

大脑就是你自己的智囊。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管人的右边的一切活动的,一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半球是管人的左边的一切活动的,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等功能。人的左右半脑是不平衡发展的,统计显示,绝大多数人是左脑发达(其中大约一半的人比较均衡一些)。全球有10%的人是左撇子,即右脑比较发达。而左右脑的发育程度不同,隐含了你的很多特质和天赋的秘密:理解数学和语言的脑细胞集中在左半球;发挥情感、欣赏艺术的脑细胞集中在右半球。右半脑发达的人在知觉和想像力方面有可能更强一些;而且知觉、空间感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都有可能更强一些。在各种动作上相对更敏捷一些。右脑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性思维。右脑不拘泥于局部的分析,而是统观全局,以大胆猜测跳跃式地前进,达到直觉的结论。在有些人身上,直觉思维甚至变成一种先知能力,使他们能预知未来的变化,事先做出重大决策。左脑的记忆回路是低速记忆,而右脑的是高速记忆,左脑记忆是一种“劣根记忆”,右脑记忆则让人惊叹,它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处理简单的语言问题时人们左脑相对活跃;左脑发达的人处理事情比较有逻辑、条理。左脑发达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善于判断各种关系和因果,善于统计,方向感强。

四、如何才能让自己进入冥想状态?

姐,你要屏气和舍弃周围的所有事物或者能干扰你的人,还有其他,然后你才能安静的调整你的心态,慢慢的放松下来,脑袋放空,啥都不用想,然后就可以开始进入你的冥想状态了

五、如何冥想让自己去除杂念静心?

先喝口水压压惊哈,然后假想一下自己处在一个安静的小村庄,村庄路口有一颗很大的杨树,树下面有一个大石头,石头上躺着一只大黄猫在睡觉,夏天的风吹着,树上的布谷鸟时不时的叫上两声

六、什么是冥想?如何冥想?

冥想是瑜伽中经常听到的词,主要意思就是将头脑中思考的事情,想法和念头统统去掉,超脱物质的杂念,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消愁负面清晰,提高注意力,摆脱糟糕的状态!

七、如何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可以多看看和查阅一些伟人的文章,也多看一些自己喜欢和关于思考的书籍

八、如何自己报名参加雅思考?

1.注册用户。登陆报名官网,注册成为教育部考试中心网上报名系统用户,务必注意姓名、证件号等个人信息的准确性。牢记并妥善保管NEEA用户名和密码。

2.预付考试费。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选择相应考试类型并预付相应的考试费用。通过支付宝和首信易支付进行网上付费,付费后系统会及时确认费用到账。

3.预定座位。选择考点、考试日期和考试类别。每预定一次考位,系统会分配一个雅思考试注册号,并显示在“我的状态”页面,这是享受雅思考试服务的凭据之一。

4.填写报名表。请在预定考位后30分钟内填写报名表,否则预定无效。仔细阅读考生须知,核对个人信息,特别是姓名、证件号等。

5.确认付费。确认报名后点击确认支付考试费,考试费将从预存账户中扣除。

6.报名成功。教育部考试中心雅思报名网站收到您的付款之后,将给您发送电子邮件确认报名成功。退考或转考须在考试报名截止日期前办理。

九、什么叫冥想?和思考有什么不同?

冥想——原本是宗教活动中的一种修心行为,如禅修、瑜珈、气功等,但现今已广泛的被运用在许多心灵活动的课程中。

冥想是抽象的想、是无目的,而思考是是为了答案而思考 。

十、如何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

1. 主动学习,增加信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 学以致用,多思考知识之间、事物之间的联系。

3. 通过输出,强化思考过程。

4. 不带偏见,多问为什么在日常遇到问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再就是,问明白为什么后,要快速行动起来,知道为什么还要往下更近一步,快速解决问题,必须做到认知问题,更要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