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先天之本”“后天之本”?

一、什么是“先天之本”“后天之本”?

在讨论本题之前,首先应把“先天”与“后天”两个相对的概念搞清。

《灵枢.决气篇》说: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篇》又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综合上述两段经文可知,所谓“先天”,是指禀受子父母“两神相搏”之精,及先天之精所化的先天之气,是遗传而来,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是否可以理解为男性精子与女性卵子结合的受精卵而言。也可说“先天”指人体受胎时的胎元。它在个体生命中系“先身”而生。“后天”是指“精成”以后,即“脑髓生,骨为干……皮肤坚而毛发长”,就是受精卵以后的整个生命发育过程,皆应谓之后天,也应包括胚胎发育整个阶段。因为在胚胎发育阶段主要是由母体间接的获得水谷精微物质的营养而发育,已不再继续集受父体,所以应称其为后天。肾藏精,主命火,命火为“生气之源,是生命的原始动力。男性从“二八肾气盛界癸至,精气溢泻……”,女性从“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开始,肾的精气充盛,“两神相搏”故能有子,和“精成”以后的整个发育生长,抗御外邪的能力,都是肾的精气起决定作用。所以《医宗必读》说“先天之本在肾”。往往人体素质强健,称之为“先天充足”,素质虚弱,称之为“先天不足”。脾胃有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之功能,而组成人体以及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气血则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所以又说“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两神相搏之“精”,在母体内发育,以及胎儿娩出后,营养的供给都靠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只是胎儿时由母体间接供给,娩出后个体直接从外界索取而已,所以《医宗必读》说“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以为生者也,故日后天之本在脾”。明代张景岳说“人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故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靠肾中阳气温煦,并肾精气为后天形体之基-础,而肾之所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化生与补充。因此,中医认为,脾与肾,即“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亦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而至脾阳不足,若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久则可累及肾阳不足。临床所见“脾肾阳虚证”即由此而生。有关“先天”与“后天”的概念,严格来讲,“先天”只能同时禀受于父母双方,而“后天”则可直接或间接的摄取于水谷精微和自然界。基于这一点,不难理解,临床真正有些因先天性器质缺陷所致的病理改变,单纯通过后天补益是不能获效的。如先天性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先天性智能发育不全等,单靠药物进行后天培补基本无效。前两者多采用手术修补,方可弥补先天之缺损,而后者目前尚无恰当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遗传工程学的发展,未来探讨出良好的治疗方法,这是可能的。

二、“先天之本,后天之本”是什么意思?

在讨论本题之前,首先应把“先天”与“后天”两个相对的概念搞清。《灵枢.决气篇》说: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篇》又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综合上述两段经文可知,所谓“先天”,是指禀受子父母“两神相搏”之精,及先天之精所化的先天之气,是遗传而来,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是否可以理解为男性精子与女性卵子结合的受精卵而言。也可说“先天”指人体受胎时的胎元。它在个体生命中系“先身”而生。“后天”是指“精成”以后,即“脑髓生,骨为干……皮肤坚而毛发长”,就是受精卵以后的整个生命发育过程,皆应谓之后天,也应包括胚胎发育整个阶段。因为在胚胎发育阶段主要是由母体间接的获得水谷精微物质的营养而发育,已不再继续集受父体,所以应称其为后天。

肾藏精,主命火,命火为“生气之源,是生命的原始动力。男性从“二八肾气盛界癸至,精气溢泻……”,女性从“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开始,肾的精气充盛,“两神相搏”故能有子,和“精成”以后的整个发育生长,抗御外邪的能力,都是肾的精气起决定作用。所以《医宗必读》说“先天之本在肾”。往往人体素质强健,称之为“先天充足”,素质虚弱,称之为“先天不足”。

脾胃有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之功能,而组成人体以及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气血则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所以又说“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两神相搏之“精”,在母体内发育,以及胎儿娩出后,营养的供给都靠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只是胎儿时由母体间接供给,娩出后个体直接从外界索取而已,所以《医宗必读》说“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以为生者也,故日后天之本在脾”。

明代张景岳说“人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故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靠肾中阳气温煦,并肾精气为后天形体之基-础,而肾之所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化生与补充。因此,中医认为,脾与肾,即“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亦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而至脾阳不足,若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久则可累及肾阳不足。临床所见“脾肾阳虚证”即由此而生。

有关“先天”与“后天”的概念,严格来讲,“先天”只能同时禀受于父母双方,而“后天”则可直接或间接的摄取于水谷精微和自然界。基于这一点,不难理解,临床真正有些因先天性器质缺陷所致的病理改变,单纯通过后天补益是不能获效的。如先天性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先天性智能发育不全等,单靠药物进行后天培补基本无效。前两者多采用手术修补,方可弥补先天之缺损,而后者目前尚无恰当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遗传工程学的发展,未来探讨出良好的治疗方法,这是可能的。

三、什么是先天之本,什么是后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一个人的肾好不好,取决于先天。一般来讲,望诊的时候,如果此人耳垂特别小、特别薄,或耳朵不端正,或是我们俗称的“招风耳”,这些都是父亲、母亲有一个或两个肾气不足,或者父亲、母亲当时在一种很劳碌的情况下坐了这个胎的结果。

现在眼睛往里凹陷的小孩很多,这是父母肝气不足的情况下怀孕的结果。《黄帝内经》把人的健康做了一个定义,叫“长生久视”。活得很长,眼睛很好。

一个人的眼睛好与不好,决定了他的身体和寿命。先天的根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品行,乃至未来的造化。从小看大,三岁看到老。

有的小孩刚出生,他的眼睛就知道跟你交流,好多事情他不会说,但是你一说他就明白了。有的孩子才一岁,你抱着他,他跟你会心一笑。“你们家孩子怎么跟大人似的,说什么都听得懂,就是不会说。”这是先天之本。

四、先天之本指的是什么?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首见于《医宗必读》。肾为先天之本是与脾为后天之本相对而言的。先天是指人体受胎时的胎元。

后天,指人出生后的真个生命过程。脾为后天之本,指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的脾胃摄入营养物质提供能量。

脾为后天之本,人出生后,作为独立的个体而生存,主要靠脾供给营养。

五、先天之本的重要性?

人体生命之本源。先天指人体受胎时的胎元。《医宗必读》:“先天之本在肾。”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对人的体质有重要作用。凡人禀赋强,称之为先天充足,禀赋弱则属先天不足。

人体的先天之本如此,他来源于宇宙之本,天地之本,众生之本,父母之本,国家之本,民族之本,家庭之本……

人不可以忘本,享受着天地人神鬼,父母祖先,芸芸众生,先烈英杰赋予我们的生命生活之本,我们才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重要的是知道我们错在哪里?

六、人肾如灯芯,肾是先天之本?

肾位于腰部,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肾在五行属水,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精有精华之意,指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实壮大,”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转输五脏六腑,成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充盛,除供应本身生理活动所需外,其剩余部分则贮藏于肾,以备不时之需。

当五脏六腑需要时,肾再把所藏的精气重新供给五脏六腑。故肾精的盛衰,对各脏腑的功能都有影响。

脾主运化,运即是转运、输送,化有消化、吸收的含义。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作用

七、什么是先天知识?

先天知识与本能类似,是与生俱来的知识,是人内心的声音,不是后天的经验,不是通过教学得到的领悟。

先天知识包括:神、灵魂、良心、自尊、人格平等、公平正义、爱神爱人、完美、向神尽本分负责任、神的审判、天堂地狱等观念。

这是任何人都有的,无论古代人还是现代人、什么民族、住在什么地方、文化高低、性别等,都是一样。

八、补充先天之本的外修功法是什么?

采气

元气从人体发育而不断消耗,因此需要不断的补充。人出生后主要靠后天之气来补充。所以,后天养先天是关键,应学会采气,补气。

九、养生的知识?

养生知识有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

  1、合理饮食

  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三餐要规律,每顿避免过饱,吃饭时要细嚼慢咽,有助于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2、规律作息

  平时应该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

  3、适当运动

  平时要适当进行体育运动,比如打太极拳、五禽戏、散步、骑单车、慢跑等,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注意避免运动强度过高。

十、养生小知识?

睡眠一定要好,不可熬夜会破坏免疫力。

饮食清淡规矩少吃油炸大鱼大肉的,水果蔬菜肉类均衡食用避免三高。

不抽烟,不喝酒,不长时间玩手机,科学的锻炼身体保持一颗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