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子》文章阅读答案?
19.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3分)要点:父亲来校看双喜;双喜为聚会安排父亲看电影;双喜不愿接受扫把,父亲动怒;双喜转变。
20.(4分)“老爹”:勤劳善良,节俭,爱子,善解人意,教子有方等。(2分) 陈双喜:热爱父亲,爱慕虚荣,知错能改(2分) 21.(3分)要点:实质上是说他不会给儿子丢面子。扫把所代表的节俭、勤劳的品德不会让人丢面子。22.(4分)写出一组对比给2分,指出对比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给2分。如: ①一面是狂欢的男女同学,一面是垃圾站旁独坐的父亲,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父亲的内心对儿子的宽容与抱怨; ②初来时肮脏的宿舍和第二天井井有条的宿舍又构成了对比,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教育产生的效果; ③父亲所给的零花钱来之不易与同学的高消费形成了对比,突出父亲的勤劳、俭朴。23.(3分)指出细节描写1分,写出作用2分。24.(3分)要点:(1)发扬父辈的美德;(2)珍惜父母之爱;(3)善待父母之爱;(4)要学会感恩(其它感悟合情理也可给分)二、暖冬阅读文章及答案?
暖冬阅读答案:
1)"小心翼翼"强调了我犯错时忐忑不安,生恐受罚的心理。
(评分说明:围绕"忐忑不安"作答,大意对即可,共2分。)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扣子比作夜空中摘下的星星,真实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看到新棉衣时的高兴之情,也传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评分说明: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共3分。)
"冬"象征着艰苦的岁月,"春的阳光"比喻温暖的母爱。这句话是说:在艰苦的岁月里,母亲用她的爱温暖着我,并用这份爱默默地伴随着我成长。
(评分说明:答出"春的阳光"的比喻义1分,答出"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的含义1分,语言表达l分,共3分。不强求答出"冬"的含义。)
三、老壶文章阅读理解及答案?
1我们从这篇文章里面看出它是出自于一个锦溪镇上的竹匠老,
2因为这是据说这是康熙那年的人圣湖之首被爷爷当做宝贝儿,
3就如同那天向我几个兄弟正玩着高兴的时候有一个像台商模,
4他在门口站着只是真的少见怪大肚子撇见老薛注意到他便轻,
5声大叔你这个壶卖不你看8万如何大肚子边用沉重的语音来说。
四、书籍是知识的种子阅读答案?
可表为:读书乃获知主渠道,而书籍乃知识之种子也
五、文章睡美人的阅读理解答案?
1.既指“睡美人”这个角色,又暗指女B角的艺术才华曾经“沉睡”而没有机会展现。
2.女A角是侧面描写,以虚写实。能更好地展示了她高尚的精神世界。女B角是动作描写。能充分地展示她的艺术才能。导演是心理描写。既交待了情节的发展,又能很好地展示了他的心理变化过程六、文章《敲雪》的阅读题和答案?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2.选文第(3)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3.选文第(11)段中,父亲为什么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2分)
4.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5.选文第(18)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6.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3分)
7.为文章结尾处补充一段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文字。(3分)
答案:
1.父亲为了保护好能为我们兄弟上学提供书费保证的杏树、李树、桃树而整夜去敲树上的雪,最后病倒了。
2.不能;第(3)段是插叙,交代父亲对这些杏树、李树、桃树的重视、喜爱、悉心照顾以及这些树对我和几个兄弟读书的重要性,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人读书受教育的重视和对我们的爱,为下文
父亲半夜听雪、敲雪和训斥我摘桃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3.因为父亲怕晚上积雪会把树枝压折,影响收成,耽误我们兄弟几个交学费(上学)。(只答怕影响杏树、李树、桃树的收成得1分)
4.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读书、上学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
5.景物描写,写出了杏、李、桃的丰收景象,体现了父亲的辛苦没有白费,表达了我们对父亲的爱和敬仰。
6.关爱子女,重视教育,坚韧,吃苦耐劳。(答出三点即可)
7.正是,父亲为我们兄弟的学费而每一年敲打冬日里的杏树,李树,桃树上积攒的雪。每敲打一下树枝,每站在寒风刺骨里一秒。父亲的身子骨就会冻得瑟瑟发抖,但父亲为了明年开学的学到费,总是,依旧嘴角上扬的去敲雪…听雪花落地的声音。
七、韭菜馅饺子这篇文章的阅读答案?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2.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3.文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对父母?请简要概括。(3分)4.文中最后一段写到“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儿子想哭的原因有哪些?(2分)5.读完选文后,你的内心一定用所感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 答案:1.为了儿子随口说出想吃韭菜馅饺子的一句话,父母包饺子一夜未眠。(2分) 2.①线索 ②暗示文章中心,表现父母对儿子无私的爱 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每点1分,共3分)3.细心,体贴,为孩子着想,不辞辛劳,甘心付出,关爱孩子。(答出3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4.①因父母默默付出、无私的关爱而感动 ②为自己不能长时间陪在父母身边而感到愧疚 ③因父母整夜未眠为自己包饺子付出的辛劳而感到心疼(答出2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5.答题要点:能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经历(1分) 能围绕父母(亲人)关爱孩子或孩子理解父母(亲人)来谈感受(2分)。(言之成理即可 共3分
八、戈壁滩的阅读文章及答案?
戈壁滩 我在新疆当过八年汽车司机,与戈壁结下了不解之缘。戈壁滩一片荒凉,只有来到饭店,才能见到人影。所以新疆司机特别喜欢搭客,谈天说地,嬉笑逗乐。 戈壁滩常起风,那风异常凶猛。你坐在驾驶室内,只听得无数细砂碎石“沙沙”作响,有时会把一辆车的油漆剥得精光。戈壁滩上的旋风更多,一根冲天尘柱,会扯断帐篷的脚绳,会把倒在地上的人连续推几个跟头。戈壁滩难得有雨,但有雨便是暴雨.因为石头渗水能力差,所以一下雨就形成凶暴的洪流。有一年,我在天山公路上遇到过一次洪水。当时我的车正慢速行驶,忽然听到一阵可怕的雷鸣般的声音。老师傅们曾告诉过我,这是洪峰到来的声音。我急忙把车驶上一个山坡.车刚停稳,洪峰已到,大块的石头在洪流中滚动,真有排山倒海之势.我在山坡上 整整停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路面全被沙石堵塞了。戈壁滩也有自己的长处,那便是寂静.天若不冷不热,我常躺在黄沙上遐想.我在寂静中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也在寂静中猜测着一块块碎陶片的来历……1、读下面的句子,对的画“√”,错的画“×”.(1)寂静是戈壁滩的一大缺点.( )(2)文中用“雷鸣般的声音”比喻洪流的声音.( )2、文章写了两个例子说明戈壁滩风十分凶猛.请写出例子的名称.例一:-------------------------------------------------例二:-------------------------------------------------3、戈壁滩一下雨就形成狂暴的洪流,原因是什么?答:------------------------------------------------------------------------------------------------------------------------------------------------------------------------------4、你认为怎样解决戈壁滩的风和洪流?答:------------------------------------------------------------------------------------------------------------------------------------------------------------------------------ 答案: 1:错 错 2:一:沙石刮亮车.你坐在驾驶室内,只听得无数细砂碎石“沙沙”作响,有时会把一辆车的油漆剥得精光。 二:多旋风.戈壁滩上的旋风更多,一根冲天尘柱,会扯断帐篷的脚绳,会把倒在地上的人连续推几个跟头。 3:因为石头渗水能力差,所以一下雨就形成凶暴的洪流。 4:应改善环境,多种树。
九、发现自己的亮点,阅读文章的答案?
10.(3分)(善于)发现自己的亮点。
11.(4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论题);同时作为道理论据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每点2分)
12.(4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发现自己的亮点,让我们在追求的道路上充满信心与希望”
的道理,使论述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论证方法2分,作用2分)
13.(4分)“时时”和“总”起到强调作用,说明只要发现自己的亮点,就能使我们具有积极的心态,就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人生和事业的成功。 (4分,意思答到即可)
14.(5分)不同意。因为第⑤段深化了文章的中心,不仅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亮点,也要发现他人的亮点,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完整,更加严密。
十、求文章《南极冰》原文与阅读及答案?
一提到南极,大家可能会把它跟“千里冰封”这个词联系起来,的确,南极的严寒人人皆知。
然而,对南极冰架这种特殊的极地景观你了解吗? 本文以翔实的数字,具体的事例,生动的比喻,从南极冰架的定义、面积、体积、来源、运动速度、特点及其影响等多方面对南极冰架作了科学的说明与介绍,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让我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领略了南极冰架这种独特的极地风光。南极冰架 ①此次考察中,我们曾两次沿“厄麦里冰架”北缘航行,有机会观赏了南极冰架的景观。②所谓冰架,是指与大陆冰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南极冰盖覆盖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在2000—2500米之间,最厚的有4800米,总体积达2450万立方公里。这顶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以每年1—30米的速度,从内陆高原向中周沿海地区滑动,形成了几千条冰川。冰川入海处形成面积广阔的海上大冰舌,终年既不破碎(边缘除外),又很少消融,这就是海上冰架的来源。③据目前考察结果,A南极冰架面积达140万平方公里,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0%, 最大的两个冰架即罗斯冰架与菲尔克纳冰架,都在西南极。由于冰架表面平坦,因而是南极洲机场选区点之处,B我们首次来南极洲乘坐“大力神”飞机就是在冰架上降落的。不少国家的南极考察站,都建造在冰架上。罗斯冰架每年向海延伸300米到760米,因此,上面的“浮动城市”也逐年向海洋中推移。④冰架厚度的增加,主要是由降雪的堆积而造成的。近年来,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发现,厄麦里冰架底部的海水也在不断的冻结,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厚度。夏季冰架外缘与南极表层温暖的水接触处,消融成水,并在风、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断裂,形成海上平台型冰山。据估算,每年从南极冰盖崩裂入海形成的冰山有50亿吨,其中由冰架送出的冰山占了84%。可见,南极冰架是南极洋上冰山的主要来源。从远望镜中望去,厄麦里冰架像一条看不到头尾的水晶堤。⑤冰架是一个巨大的低温体。据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在厄麦里冰架上越冬观测,表层100米冰层的年平均温度低达-200℃左右。在冰架附近,一般都有一个特别寒冷的低温水体——“冰架水团”。我们投放了“温差深自动记录仪”的探头,果然测到了本航次中的最低的海水温度记录-23℃。生物拖网也取得了与其他海区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这 表明,冰架对它临近海区的水文特征及生物的种类分布等都有很大的影响。【训练点击】 1.选出对文段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第②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南极冰架形成的过程。B.第③自然段介绍了南极冰架的面积及其形状特征。C.第④自然段以厄麦里冰架为例介绍了南极冰架不断加厚和形成冰山的情况。D.第⑤自然段与第①自然段相呼应,点明了这次南极考察的目的和意义。2.结合第②自然段,请你找出第③自然段中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300米到760米的原因。3.请分别说明第③自然段AB两个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中加着重号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5.第⑤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这是由于南极冰盖(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从内陆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区滑动造成的。(意思对即可) 3.A.列数字,说明南极冰架面积大的特征。B.举例子,说明南极冰架表面平坦的特征。4.不能。因为冰架厚度的增加除了由于降雪的堆积原因之处,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⑴冰架附近有一个特别寒冷的低温水体(冰架附近的水温特别低) ⑵冰架附近的海区有与其他海区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