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诊断标准?

一、pcb诊断标准?

1、检查接线:检查电路板电路连接是否完整、是否接触良好。

2、检查元器件:检查实际安装的元器件是否损坏、是否是型号相符之组件、是否接触良好。

3、检查PCB电路:测量PCB上面每一个电路线的完整性,如果存在缺损就要进行修补;测量PCB上面的每一个电阻的电阻值,确定其是否符合要求。

4、热老化测试:主要通过一定温度一定湿度一定时间的热老化来测试PCB板的稳定性。

5、噪声测试:对PCB的信号线进行噪声测试,确定其噪声水平是否符合要求。

6、绝缘电阻测试:确定PCB的绝缘电阻值,测量PCB上面并接元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值(或者是PCB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值),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7、测量针孔尺寸:确定PCB板上的针孔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8、看膜层:检查PCB的焊接面是否得到覆盖,如果有PCB孔位没有被焊接面覆盖则可能出现短路或者其他电路故障。

9、测量信号宽带:检查PCB上面每一个电路通路的宽带,确定信号是否能够正常传输,宽带是否符合要求。

二、脑瘫诊断标准?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一、脑瘫的诊断条件:

⑴引起脑瘫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⑵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⑶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⑷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⑸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

脑性瘫痪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体格检查、脑电图、 CT及 MRI等。 CT及 MRI能了解颅脑结构有无异常 ,对探讨脑性瘫痪的病因及判断预后可能有所帮助 ,但不能据此肯定或否定诊断 ,脑电图可以了解是否合并癫瘸 ,对治疗有参考价值。

二、脑瘫体格检查主要检查患儿的神经发育状况。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发育落后和解离。 vojta认为落后 3个月即为异常。发育解离指发育上各个领域的发育阶段都与正常儿童有很大差距。脑瘫患儿会有运动发育与精神发育之间的解离。脑瘫患儿的发育特征为 3个月以上的发育迟缓和异常发育,即脱离正常发育路程,由异常的姿势、运动模式决定的病态发育。

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如抬头、独坐、爬、站、走显著落后于同年龄儿童,同时还有原始反射的持续存在,姿势反射出现推迟以及肌张力的改变,这些神经运动发育异常可引起患儿运动方式和姿势的改变。1.姿势异常有的患儿静卧时即表现明显的异常姿势,有的患儿则在运动时表现出明显的姿势异常。

静止时姿势异常包括紧张性颈反射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等;运动时姿势异常包括舞蹈样手足徐动及扭转痉挛、痉挛性截瘫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等。a.紧张性颈反射姿势是头部位置变动时,影响四肢肌张力、眼位的变化。分为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与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在新生儿出生后 1周左右出现, 2~ 3个月呈优势,以后受上位中枢的控制而逐渐消失,若生后 3个月仍然持续存在则为异常;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出生后 6个月仍存在则为异常。b.偏瘫姿势患儿常表现为一侧肢体运动,而另一侧肢体的废用,左右肢体有明显的不对称。c.角弓反张姿势患儿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增高,头背屈。d.舞蹈样手足徐动姿势患儿表现为不自主的动作,其运动常以舞蹈的形式或扭动的形式,不间断地出现。运动外观显的持续而松散,幅度大而无法控制。e.共济失调步态患儿呈醉汉步态,他们常不能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当站立时为维持站立姿势,必须不停地进行调节。f.其他2个月以后的小儿仍有手紧握拳现象,患儿上肢内旋位,双下肢呈硬性伸展、交叉,尖足位。有的患儿安静时无明显的姿势异常,而当检查者突然扶患儿腋下,使其足底着床时,可见患儿下肢内收、交叉,同时双上肢内收、内旋。

超过 6个月的小儿仍不能呈现正常的坐位姿势,而表现出特殊的异常坐位姿势,如前倾坐位、后倾坐位等。2.反射异常a.原始反射不消失(1) 觅食反射、吸吮反射:这两种反射在足月新生儿都存在,新生儿期的反射或消失应怀疑脑损伤, 6个月后仍存在则为异常。

脑瘫患儿若两种反射存在 1年以上,提示摄食障碍。(2) 手抓握反射:该反射一般生后 2个月开始减弱,出生后 4个月消失。(3) 紧张性颈反射:是头部位置变动时,影响四肢肌张力、眼位变化的反射,分为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与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3个月后仍存在为异常。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6个月后仍存在则为异常。

(4) 紧张性迷路反射:指头部位置变动及其引起的重力方向改变时,出现四肢、躯干的肌张力紧张的反射。正常婴儿阳性反射持续到 4个月左右, 4个月以后仍存在则为异常。b.该出现的生理反射不出现(1)保护性伸展发射: 若小儿10个月后仍不出现该反射,则有病理意义。(2) 背屈反射:正常小儿于 15~ 18个月出现,若 18个月后阴性为异常。c.Vojta姿势反射异常Vojta 姿势反射是西德学者 Vojta博士首先提出的用于婴幼儿神经发育检查及脑瘫早期诊断的 7种姿势反射的总称,其原理是依据小儿神经发育的各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姿势反射形态。如果运动发育年龄较生活年龄落后 3个月以上或出现异常姿势,则为早期诊断脑瘫的重要临床依据。依顺序检查患儿,参考正常标准进行判定。d.病理反射的引出可引出的病理反射有 Babinski征、 Chaddok征、Oppenhaim征及 Gordon征,这些反射在 12个月以内的健康婴儿运动系统发育没有完善时也可为阳性,但 2岁以后的小儿若还能够引出这些反射则为病理状态,代表锥体束受损害,可见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及徐动型脑瘫患儿。3.肌张力异常肌张力是指肌肉静止状态时的肌肉紧张度,检查方法是用触摸患者肌肉硬度及被动伸屈其肢体时检查者所感知的阻力来判断。小儿脑瘫是脑损伤导致肌肉调节系统受损,出现姿势反射的异常、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异常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降低或动摇性。

肌张力增高时肌肉较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太,关节运动的范围缩小。

肌张力降低表现为肌肉迟缓柔软,被动运动时阻力减退,关节运动的范围扩大。

肌张力的动摇性指患儿安静时肌紧张完全正常,但在随意运动肌肉活动时,肌紧张明显增强,从低紧张到高紧张来回变化。锥体束损害时所致的肌张力增高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即上肢的屈肌与下肢的伸肌张力增高更为明显,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大,终了时阻力小,称为折刀样肌张力增高。

锥体外系损害时所致的肌张力增高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即伸肌、屈肌张力均等增高,被动运动时所遇阻力是均匀的,故称为铅管样肌张力增高。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是增高还是降低,都可以引出腱反射,可与肌原性疾病相鉴别。三、头颅 CT、 MRI检查头颅 CT是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像学反映,脑瘫患儿头颅 (t检查常有异常,其 CT表现因脑瘫的类型、不同致病原因及合并症而不同。1 .头颅CT的异常率小儿脑瘫头颅 CT异常率有多高,国内各家报道不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刘德云等对本院 83例脑瘫患儿进行头颅CT检查,异常率为 51. 9%;杨欣伟等观察 66例脑瘫患儿头颅 CT结果,发现其异常率为 74. 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张小安等对 1 112例脑瘫患儿进行头颅 CT检查,异常率为 79.1%。2 .头颅 CT异常的主要表现分为非脑畸形表现及脑畸形表现。

非脑畸形表现主要有脑萎缩,脑室扩大,脑沟增宽、增深,脑软化灶、脑积水,空洞形成等。

脑畸形多由于胚胎期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及神经元移行异常所致,主要有脑裂畸形、巨脑回畸形、灰质异位及脑穿通畸形等。3 .不同致病原因头颅 ct的不同表现有窒息史者 CT异常主要表现为脑萎缩,皮质、皮质下软化灶及室旁脑白质软化灶,侧脑室扩大。

室旁白质软化灶是早产儿 及其相关合并症导致的缺血缺氧损伤的典型表现。

新生儿早期颅内感染者主要表现为脑积水和硬膜下积液。

4 .不同类型脑瘫头颅 CT的不同表现(1) 痉挛型脑瘫头颅 CT的异常率最高,主要表现为脑萎缩或皮质及皮质下软化灶,其病变部位、大小与临床肢体瘫痪基本一致。(2) 徐动型表现为第三脑室扩大,基底节区病变。(3) 失调型表现为第四脑室扩大及小脑低吸收区为主,并可见小脑萎缩及蛛网膜囊肿。(4) 低张型表现为侧脑室扩大,脑积水及胼胝体发育不全,而出现侧脑室大,预示将来可反正成痉挛型。(5) 混合型其表现多种多样,大多较严重,常在侧脑室扩大基础上伴第三脑室扩大、脑萎缩、脑积水或实质内脑软化灶等。5 .不同肢体功能障碍头颅 CT的不同表现痉挛型双瘫者,可见到对称性侧脑室扩大。痉挛型偏瘫者,可见对侧侧脑室扩张及低密度影,四肢瘫表现为脑发育畸形、基底节病变、脑软化、脑积水、空洞样改变等。

三、肺癌诊断标准?

肺癌的诊断主要取决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和咳痰、胸闷和气短、痰中带血、发烧等。胸部电脑断层扫描常显示肺部有占位性病变、边缘不规则、毛刺、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症状。最后,病人必须有明确的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诊断肺癌的金标准。病理检查通常通过肺穿刺或支气管镜检查获得。临床症状或影像学本身不能诊断肺癌。

四、肾炎诊断标准?

肾炎的诊断标准主要是结合尿常规的检查,有非均一性的红细胞、镜下血尿漏出、蛋白尿漏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150毫克。肾炎有轻有重,好的病理类型能够完全治愈。如果是局灶阶段硬化性肾炎,一般预后比较差,病情容易反复,最终进展到肾衰竭或尿毒症期。所以,必要的时候要及时完善肾穿刺活检术,明确具体的病理类型对症下药。

五、诊断心衰的标准?

主要结合实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还要看化验指标,比如BNP的测定,要结合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评估目前是否存在心力衰竭,如果既往有过心血管疾病病史,目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或者有肝大、水肿、颈静脉征等异常表现,高度考虑存在心力衰竭,BNP的测定有助于进一步评估或者鉴别目前是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六、汽车诊断标准可分为哪几类?汽车诊断标准可分?

汽车诊断,是指确定汽车故障的起因,即在汽车不解体或仅拆下个别零件的条件下,查找故障零件部位和查明故障原因的过程。

诊断技术,是指能用于发现和分析故障组件及故障区域的技术。实际上,广义的诊断包括状态检测、故障检查以及性能预测三个方面。

按汽车诊断技术的复杂程度与汽车技术发展水平相结应的诊断方法可分为人工经验诊断、简单仪器诊断、精密检测诊断和人工智能诊断四种。

人工经验诊断:20世纪50年代以前,汽车结构较简单、电器设备较少,依人工经验就能完成故障诊断工作。目前,人工经验诊断方法对某些复杂故障的诊断仍十分有效。

简单仪器诊断: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未,由于汽车的结构日趋复杂,电器设备也在逐步增多。因此,在汽车故障诊断过程中就必须藉助真空表、压力表、万用电表和示波器

精密检测诊断: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由于汽车的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动态随机故障以及控制系统功能性故障日益增多。以计算器技术为核心的各种精密检测手段被广泛应用,使车辆状态的检测水平和准确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率也有很大提高。如各种发动机分析仪、计算机检测仪以及各种电子检测仪表等都是进行精密检测所必备的仪器。等仪器对有关总成和零件进行检测,以确定其技术状态。

人工智能诊断: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汽车的电子装备日趋增多,而且车型及控制技术又不尽相同。因此在汽车维修中,故障诊断就成为关键性问题。应用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以及现代的信息技术开发也的各种系统将有助于故障诊断问题的解决

七、植物生存状态诊断标准?

植物生存状态的诊断标准如下:

1. 叶片状态:叶片的颜色、形状、大小、厚度、纹理等都能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如果叶片呈现黄化、萎蔫、枯干、变形或变小,说明植物处于不健康状态。

2. 根系状态:根系的发育情况可以反映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根系正常生长茂盛,根长、根毛增多,说明植物的营养状况良好。根系生长受阻、不健康则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3. 植株高度或大小:植株高度或大小与植物的生长环境有关,比如光照、土壤、水分等。如果植物慢慢地生长或者变得特别小,说明植物可能遭到了一定的伤害或压力。

4. 枝条与叶子生长的位置:植物的枝条与叶子生长的位置可以显示植株长势是否健康和生长是否均匀。如果植物枝条瘦弱、纵向生长、倾向单侧,则说明植物生长不良。

以上就是植物生存状态的诊断标准,要维护好植物的生命状态,必须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及时对植物进行合理的养护管理。

八、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标准?

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标准主要是根据典型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一般情况下,疱疹性咽喉炎疾病比较急,往往有一定的流行性,典型的症状主要是起病两天内可以出现口腔黏膜1~2个或者是数个灰白色的小疱疹,主要出现在软腭悬雍垂和扁桃体上,疱疹液和病毒培养有助于诊断。

九、诺如病毒诊断标准?

诺如病毒是根据患者的发病的年龄,所在的地区、还有季节等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常规检测的结果进行诊断。若病毒的潜伏期是24小时到48小时,会有腹泻的现象,50%的患者还会发生呕吐,排除常见细菌、寄生虫及其他病原感染,可以在粪便标本或呕吐物中检测出诺如病毒。

十、儿童脓毒症诊断标准?

目前的诊断条件就是先感染,然后通过SOFA评分≥2,满足两个标准既可诊断为脓毒症,但并不是所有的感染都会导致脓毒症,所以脓毒症是一种会恶化的感染,一种会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感染,其主要提到了预后指标,呼吸≥20次/分,收缩压≤100,100 MMHG,意识状态改变,这是目前SOFA评分的三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