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护理牙齿最好?

一、怎样护理牙齿最好?

刷牙时间要控制

早、晚刷牙固然重要,但最佳时间是在每次进食后3分钟之内。因为饭后3分钟之内,口腔内的细菌开始分解食物残渣的酸性物质,腐蚀溶解牙釉质。刷牙时间长,或刷牙力度大并不会让牙齿更干净。实际上,这反而可能损害牙齿上的保护膜。刷牙的时间在2分钟左右,稍微用力,而且施力均匀。尽管随着刷牙时间和力度的慢慢增加,牙垢渐渐减少,但是时间超过2分钟,用力更猛,也并不会去掉更多牙垢。

牙痛自救有技巧

如果你还没有去牙科检查或者治疗,一旦牙齿发炎肿痛或者龋齿牵动牙神经疼痛,你需要立即自我缓解——按摩拇指和食指间虎口的部位,或以冰块搓摩,避免再使用受伤的牙齿,不要张嘴,避免冷空气接触牙齿,消炎止痛的药物要每四至六小时服用一次。记住不要使用热敷的方法,以免感染扩散。

爱牙 从婴儿做起

今年爱牙日的主题是“婴幼儿口腔保健”,从婴幼儿开始保护牙齿,为牙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小宝宝喝母乳之后应该用白开水漱口,或者用纱布蘸上温开水或淡盐开水给宝宝清洁口腔,这样可以预防口腔炎症。

宝宝萌出第一颗牙后,妈妈可以用纱布蘸水擦牙床。同时,可选用套在手指上的指套牙刷来为小宝宝刷牙,这样不仅能洁齿,而且还能轻轻按摩牙龈。

宝宝有专门的特制牙刷。这个时期的宝宝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相对较差,每天饭后、睡觉前应由妈妈给宝宝刷牙,宜用淡盐开水刷,尽量少用牙膏。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宝宝长出8~11颗牙齿时,更换一把尖型刷毛的硅质固齿牙刷。宝宝长出11颗牙后,就可用真正的牙刷让宝宝来练习刷牙。刷头大小要适合宝宝口腔大小,刷毛大小相当于宝宝的四颗门牙的宽度为宜,也一定要柔软,不能擦伤宝宝娇嫩的牙龈。

智齿之痛不要忍

一般人都只有32颗牙齿,据说“聪明的人”会长出36颗牙齿,而且会在成年以后不固定的时段长出来。智齿正在往外顶的时候会很痛,有时候牙床、颈部都会红肿,严重的甚至引发头痛。要注意了,脸部器官,包括眼、鼻、耳、口腔等,若有任何器官经过一段时间慢性的持续性的发炎,就会引起颈部淋巴腺的淋巴细胞增生,造成肿胀。智齿长出来之后,还容易引发智齿牙周炎,食物残渣塞在牙龈与牙齿间的缝隙引起发炎红肿。如果不拔掉智齿,吃东西的乐趣就大打折扣了。

矫正牙齿要抓紧

通常乳牙完全换完以后,也就是十二三岁新生恒牙完成替换工作之后进行序列矫形最好。很多人都觉得戴牙套很不好看,所以迟迟不愿意下决心,错过早期治疗时段,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好在任何年龄矫正牙齿都是有可能的,因此如果现在才下了狠心给牙齿整形也算亡羊补牢吧。年龄越大,矫正牙齿需要的时间会越长,大约会在2年左右时间,视复杂程度不同而不同。

磨牙伤害不可忽视

夜间的紧咬牙和夜磨牙虽然暂时不会感到有什么痛苦,但是长期下去,可引起牙齿牙合面和邻面的严重磨损,顽固性磨牙症会导致牙周组织破坏、牙齿松动或移位、牙龈退缩。夜间磨牙口腔内的分泌液减少,牙齿得不到必要的润滑,牙齿的磨损是很大的,往往醒来后会有不同程序的发酸或疼痛。它可能会引起咀嚼肌功能异常,如咀嚼肌功能亢进、痉挛、疲乏、疼痛,肌肉收缩不平衡、牙合位异常,长期下去可能引起下颌关节处疼痛,关节弹响受到影响。磨牙症状较轻时可不做处理,注意休息。如果感觉影响正常生活,应到医院检查肠道寄生虫病,因为寄生虫的蠕动刺激神经,可能引起神经的反射作用而发生磨牙,在医生的指导下杀虫排虫。顽固性病例应制作颌垫,睡前戴上,可防止直接磨损牙齿。

目前中枢神经机制有趋势认为,磨牙与梦游、遗尿、噩梦一样是一种不自主的下意识动作,是睡眠中大脑部分唤醒的症状,这也是与白天情绪有关的中枢源性的睡眠紊乱,可能由身体内部的或外部的、心理的或生理的睡眠干扰刺激所触发。因此,排除身体本身的症状源,心理方面的调整非常必要,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候,比如恐惧、注意力过于集中、愤怒都可能引发磨牙。

二、我快要戴牙套了,可是我上晚自习吃饭后不能刷牙怎么办

没什么 我就带了牙套的 饭后只要不是太久不刷牙就没有什么 漱口水的话介意你买O-乐B的 其他的漱口水对口腔刺激太大 最好饭后用清水漱口就好 其实没什么 没有医生说的那么严重 戴牙套前后我觉得没什么太大差别 不要太在意就好

三、吃药姿势有哪些讲究?

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很多次因身体不适而服药的经历,大家恐怕都知道用温开水协助服药等注意事项。但是,有些人不仅是平常使用频率较低的滴耳液、栓剂等药品不能准确掌握使用方法,就连很常用的片剂、胶囊等的服用方法也不太正确。市药监局有关专家提醒人们,错误的给药方式不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而服药方法不正确会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不能不讲究服药姿势

躺着服用药片、药丸,如果送服的水少,药物只有一半到达胃里,另一半会在食管中溶化或黏附在食管壁上。由于有的药物是碱性的,有的是酸性的,有的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如果在食管壁上溶化或停留时间过长,就可引起食管发炎,严重的甚至引发溃疡。正确的服药方法是:站着服药,多喝几口水,服药后不要马上躺下,最好站立或走动一分钟,以便药物完全进入胃里。千万注意,不可干吞药品,干吞药品最容易使药片黏附在食管壁上,导致食管黏膜损伤。

服药时间不能自作主张

服用一种药物之前,应当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要求服药。每日一次是指药固定时间,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服用。每日服用2次是指早晚各一次,一般指早8时、晚8时。每日服用3次是指早、中、晚各1次。饭前服用一般是指饭前半小时服用,健胃药、助消化药大都在饭前服用。不注明饭前的药品皆在饭后服用。睡前服用是指睡前半小时服用。空腹服用是指清晨空腹服用,大约早餐前1小时。

有些药片不能掰开吃

在常用的药品当中,有些是肠溶片,常用的肠溶片剂是一种在胃液中不崩解,而在肠液中能够崩解、吸收的一种片剂,将药物制成肠溶片是为了满足药物性质及治疗的需要。因为许多药物在胃液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分解失效或对胃黏膜有刺激性;还有的药品只有在肠道中才能够更好地吸收。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就在这些药物的外面包上一层只能在碱性肠液中融解的物质——肠溶衣。因此,在使用红霉素肠溶片、麦迪霉素肠溶片、胰酶肠溶片、淀粉酶、多酶片等药物时,不可将药片掰开、嚼碎或研成粉末服用,应整片吞服。

有些人感觉吞咽一粒胶囊或一片药很困难,尤其是老年人因唾液分泌减少,吞咽胶囊或药片更加困难。因此,在服药前可先漱漱口,或先喝些温水以湿润咽喉,然后将药片或胶囊放在舌的后部,喝一口水咽下。如果担心药片或胶囊过大,可能卡在嗓子里,可将药片研碎或将胶囊内药物倒出,置汤匙内,以温水混匀,再服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样做之前一定要详细阅读药片说明书或者向药师咨询,因为有些片剂和胶囊不能掰开或研碎服用,必须整颗咽下。

使用制剂前不要忽略清洁双手

滴眼液:用消毒剪刀剪开瓶口,剪刀可先在火上烧一下。然后清洁双手,将头后仰,眼向上望,轻轻把下眼睑拉开成“袋状”;将药液滴入眼“袋”内,切勿让滴管开口接触到眼球或眼睑。然后轻轻拉下眼睑,闭眼休息1至2分钟,注意不要闭得太紧。可以用药棉或纸巾擦去流出眼外的药液。若同时使用几种滴眼液,滴不同药液之间的间隔不少于5分钟。滴眼剂也会产生烧灼感,但不应持续几分钟,若烧灼感持续时间过长,就要咨询专业人员。

滴耳液:使用之前同样要清洁双手,把药瓶握在手中数分钟,使药液温度接近体温。把头稍倾或歪向一边,外耳道口向上,轻轻拉下耳垂,使耳道暴露,按医生指定的滴数,将药液滴进耳内。5分钟后换另一只耳朵,有的药品说明书上有明确建议,应在滴药后用药棉塞住外耳道。

滴鼻剂:在使用滴鼻剂之前,应先清除鼻涕及清洁鼻腔,取坐位或仰卧位,头尽量后仰,将滴管对准鼻孔,依照医生所指定的滴数,将药液滴进鼻孔内,滴药后用手指轻轻捏几下鼻翼,使药液分布鼻腔,保持滴药姿势2分钟。

栓剂:清洁双手,若栓剂太软,则应先通过冷却使其变硬,可浸在冰水或放在冰箱内一会儿再去除包装。用清水和水溶性润滑剂涂在栓剂的顶端,侧身躺下并将双腿屈起,用手指轻轻将栓剂推进肛门内约2至3厘米深处,继续躺几分钟,1小时之内尽量不要大便。

气雾剂:使用之前要摇匀,尽量将痰咳出,缓缓呼气,尽量让肺部气体排出,头稍后倾,舌头向下,双唇紧贴药瓶喷嘴,深吸气的同时按压气雾剂,屏住呼吸约10至15秒钟,用鼻子呼气,然后用温水清洗口腔。

(更多精彩:无线问问) wap.wenwen.com